至於我和我家…
幾年前Heather和我在美國結婚。在我們自己設計發給親友們的邀請卡上,引用約書亞記24:15的後半節:「至於我和我家,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。」這是我們對彼此也是對神的誓言,直到今日每每想起仍然感到熱血沸騰。然而,這段經文的前半節是約書亞對以色列百姓發出的問題:「若是你們以侍奉耶和華為不好,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侍奉的,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侍奉的神呢,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?」
當時已經年邁,並不久於人世的約書亞將選擇權還給了那些跟隨他的百姓—他無法為百姓做出決定,他們必須自己向神負責。然而,他卻為了他的家族後裔做出選擇: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。
對於事奉者(包括全職或是帶職的教會領袖們)而言,我們辛勤栽種,我們努力澆灌,但人是否能夠回轉,生命是否能夠改變卻是神的工作;這是我們的界線。另一方面,服事必然牽涉到全家人的擺上和委身。這對於個人主義高漲的今天或許不容易被理解,但實情是我們的下一代,甚至在他們能夠表達喜好以前,都已經因為父母的決定而參與在各樣的事奉中。舉例來說,我的女兒Jessie在剛滿月的時候就已經被我們帶去參加各個聚會;甚至每每要到晚上10點以後才載著她一路哭著回到半小時車程以外的家。
終究有一天他們會脫離父母親。這時候他們將如何看待他們自己很特別的成長經驗呢?他們是否覺得很倒楣,為什麼別的孩子都可以,而他們卻必須要怎樣呢?他們是否覺得不平衡,為什麼父母親在教會總是和顏悅色,對他們卻總是缺乏耐心呢?甚至他們可能覺得很委屈,覺得自己常常因為父母親對教會的責任而被犧牲呢?
或者,他們能體會到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切是恩典?當Jessie在國外出生時,是教會弟兄姐妹輪班幫Heather坐月子。Jessie從小的各樣玩具和衣服也都是弟兄姐妹的愛心。當我們經歷了數個月的居家令後回到台灣,Jessie一下子有了好多小朋友圍繞她,好多哥哥姊姊照顧她;儘管我們家不大,但教會卻有著好大的遊戲室,更多的玩具…。
更重要的是當他們覺得很倒楣,覺得不平衡,覺得很委屈的時候我們是否願意理解,願意傾聽他們?因為他們共同參與著這個家庭的委身,我們能否用感恩的心看待他們,如同神擺在我們身邊的小小天使?
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服事後回到家時是疲憊的,帶著挫折和壓力,甚至可能對人對事有一些負面的批評。然而我總需要捫心自問:「有一天Jessie長大了是否會認同我們所做的呢?她是否在我們的身上看見那位神,和我們向別人所宣講的平安、喜樂、仁愛、和憐憫呢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