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o Translate by google.

而是出於愛

作者 吳欣芸師母 on . Posted in 關懷園地

才剛剛從遙遠的娘家回到新竹,就要面對全新的居住環境和人群,或許是這樣的預設,才一踏入先生準備齊全的新家就患上細菌型的感冒,一個禮拜直到如今尚未痊愈,一個又病又累的一周。說自己想念娘家親友嗎?好像也覺得慶幸自己已經回到和先生兩人的小窩,但面對著全新環境的不適應,每每回到這個「住處」都有種身不由己的感覺。下意識地,我竟然拖著病懨懨的身體(加上孕體),天天上午往竹北勝利堂「報到」,無論是參加聚會,和小組姊妹分享,或僅只是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,感覺好像比在我的「新家」更舒適自在。

    大學整整三年亦如是。那時的團契和教會就是我周末可以回的「家」,給你一個興沖沖的抱抱或是微笑,聽聽聊聊你或是別人發生的事和代禱,大部分住在北中南的同學常常週末或是連假騎個車就回家,但對我而言,教會成為無可取代的「家」,度過那些週末無法回鄉的日子。大學第四年隻身在法國巴黎,舉目無親,對我而言,那棟在郊區需要轉乘許多交通工具的教會就是「家」,即使裡面有法國人、非洲人、華人各色人種,但「家」散發的「愛」沒有改變,以敬拜、代禱、神的話、食物、分享、笑聲和眼淚交織出的氣味飄散,那是被愛環繞的生命正在建造之處。

    這好像就是家的樣貌。教會是神的家,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,聖經直直接接講到教會的地方並不是太多,但是當歷世歷代的信徒被神的愛激勵、感動,進入教會時,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在形塑教會的樣貌,我相信世人也觀看、也思考到底我們所信的是什麼,藉著我們生命言行所散發出的形象,是否正在實踐所謂真理:信、望和最大的「愛」?

    思想至此,想到這週和姐妹們的敬拜、查經、代禱,前天姐妹看出我的不適立刻載我看診,昨晚臉書上的聯絡立刻有整晚的陪伴和分享,我覺得我好像是聖經描述的癱子,何其有幸擁有四個大有信心的朋友把我綴到神面前,我深深明白這不是出於責任或是義務,而是出於愛,從神而出,流淌而來。